10月22日,学校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第八次学习会议,专题学习《教育强国建设实施纲要(2025-2035年)》《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(2025-2035年)》和《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(2025-2030年)》等文件,围绕如何提升学校办学能力、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,以及具体应对办学能力评价的挑战与机遇展开交流研讨和发言。党委书记余文盛主持学习会,党委委员、校领导、各党总支书记及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集中学习。

学习会上,副校长潘光林系统梳理了高职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工作的背景、指标体系与实施流程,强调此次评价不仅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 “综合体检”,更是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“战略抓手”。从政策维度看,评价方案紧扣国家 “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”部署,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观要求转化为高职院校可落地的具体指标,是学校对接国家战略、服务四川 “15+N” 重点产业链的重要指引;从发展维度看,评价以 “底线守牢、内涵提升” 为核心,通过 4 个一级指标、21 个二级指标、46 个监测点构成的办学条件监测体系,筑牢学校举办高职教育的硬件基础,再以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等 5大核心要素、30 个观测点的教学工作评估体系,推动学校从 “达标办学” 向 “优质办学” 跨越;从育人维度看,评价聚焦 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” 培养目标,特别强化产教融合、实习实训、数字化转型等要求,为学校培养契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明确路径。会议强调,评价结果直接关联政策支持、招生计划、项目申报等学校生存发展关键性事项,全校必须高度重视,将此项工作融入 “三全育人、五育并举” 各环节,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落实。
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校长李军,副书记、副校长谢林见,副校长张毅和二级学院院长、书记代表吕翔、陈清等同志结合学习和分管联系工作领域作交流发言。李军强调要“三位一体”推进迎评工作,通过重构监测体系筑牢办学 “硬支撑”,攻坚教学核心激活育人“软实力”,创新保障机制凝聚向心力,以评价为契机推动高质量发展。谢林见从国家战略、区域发展、教育变革三维度剖析了民办高职要以“变与不变、危与机、破与立”辩证法厘清命题,以“产教一体、三融三通、三大攻坚”锚定实践方向。张毅对标“办学条件监测 + 教学工作评估”,梳理了我们存在的短板和弱项,提出相关工作构想。陈清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,聚焦信息与智能制造专业群提出要从课程优化、师资建设、产教融合等方面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。吕翔紧扣“底线+内涵”导向,提出了破解师资与产教融合痛点的对策。大家一致认为,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,锚定关键办学能力核心目标,真抓实干,攻坚破难,确保顺利通过办学条件检测和教学工作评估。

会议指出,开展高职学校办学能力评价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、教育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,对学校锚定办学方向、补齐发展短板、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里程碑意义。会议强调,全校上下要清醒认识当前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格局,准确把握职业院校办学定位,将评估工作作为推动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契机,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。会议要求,一要成立工作专班,认真研读文件、吃透精神与要求,系统梳理工作清单,精准把握核心要义和关键时间节点;二要摸清家底,明确自身优势与差距,精准、全面、扎实找准短板弱项;三要倒排工期,全方位加快研制工作措施,全面启动迎评工作;四要对标对位、狠抓落实,要向全体教职工清晰传达评价标准、工作逻辑、岗位职责及具体任务,确保手中有方案、案头有材料,明确自身问题短板与工作推进时间表,形成全员参与、全员尽责的工作格局。
编辑:四川文轩职业学院